历史首次!八部委联合开会要求地方政府落实体育产业政策
体育大生意第2008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文|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记者
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46号文】)以来,体育产业成为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几乎每年都有多个体育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出炉,这种政策红利也激发了各界积极投身体育产业的热情。但久而久之,单纯的顶层政策刺激渐让体育产业从业者有审美疲劳之势,并且具体落实效果也让人难言满意。
国家层面对于体育产业的重视固然可喜,但在政策从制定出台到最终的落地实施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才是贯彻政策的关键执行者。政策贯彻效果如何,地方各部门在扶持体育产业方面的协同配合力度如何,地方能否为体育产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贯彻执行层面的问题无疑才是近年来体育产业从业者最为关注的。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八大部委针对今年9月份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何在地方政府层面贯彻落实进行了工作部署。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在中国体育产业领域第一次由各大部委联合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欧晓理司长主持会议。而在各省的分会场,地方政府层面的发改委、体育、教育、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建、林草等多个职能部门也联合收看、收听了会议。
为了调动地方层面各职能部门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强化其重视程度,除了体育总局经济司刘扶民司长部署了下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的重点工作外,教育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结合职责对贯彻落实《意见》提出了工作要求。
近年来,部委层面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和协同配合力度已毋庸赘言,此前各部委曾多次联合发文扶持体育产业。比如,2017年7月,针对汽车自驾游这一个细分领域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发展规划》出台时,就由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等多达八个部委联合印发;而2019年9月,当扶持武术产业的《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出台时,更是由外交部、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十四家部委联合印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层面各职能部门协同扶持体育产业方面的配合力度仍有待提高。所以,此番,部委联动+省部联动,一起来扶持体育产业,这确实是实打实的第一次,可谓是意义巨大。
当前,地方层面在扶持体育产业时确实仍有需要提高之处:制订政策层面,部分省市制订当地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往往直接套用甚至照搬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原文,不能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来发展体育产业,自然也无法反映当地体育产业的特点和需求。此外很多政策缺乏配套措施,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仅仅停留在原则和口号层面,缺乏可执行力度以致无法落实。
在政策落实层面,部门分工是否精准到位和各部门协同联动效果能否形成合力,将直接决定政策的落实效果。以户外运动为例,往往要涉及到各省市体育局、旅游局、国土局、建设局、规划局、发展改革委、税务局、财政局、交通局等多个部门,但地方出台的体育产业扶持文件在任务分配时,往往对任务执行主体进行模糊化处理,一般会以“各区县政府”、“各相关部门”简单泛指,一带而过。
有的地方文件虽然明确点出了旅游局、国土局等单位的名字,但具体分工仍有待细分和明确。比如具体到哪些政策由哪些部门来执行,不同部门之间如何具体协同,这些实操性的落地举措往往在文件中缺乏体现。在这方面,部分省市显然缺乏针对体育产业的联席会议机制。
在政策成效考量方面,部分地方省份在考评体育产业发展效果缺乏明确的考评体系和追责机制。目前的老大难问题主要有:
体育税费优惠方面,虽然体育产业从2015 年就施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一些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置了大量条条框框,导致体育企业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税收优惠;
体育企业用地方面,虽然不少地市的体育产业文件中都提到了体育产业发展用地这一点,但由于缺乏部门协同,导致体育用地的规划、转换等事宜总是被卡脖子,让不少企业在审批时跑断腿并为此叫苦不迭;
体育企业融资贷款方面,虽然国家层面三令五申,多番鼓励地方探索和创新体育公司融资渠道,比如发行体育公司债券,或者鼓励银行向体育公司提供低息贷款,但却很少能得到真正的执行。一些地方金融部门和银行固执地认定体育企业盈利能力差、贷款风险大,所以即便有政策条文,体育企业往往难以从银行拿到贷款,更谈不上发行债券。
正是基于当前地方层面在贯彻落实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体育产业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所以此次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等八大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求各地方必须重视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各部门协同配合发展体育产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本次会议对地方政府有五点主要要求:一、在编制本地区“十四五”规划时要把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内容纳入。并且,提出的发展目标要切合实际,做到有指标、可考核。二、要强化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投资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良好氛围。三、强化科技应用,提高产业质量。及时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体育产业的实践和应用。四、要推进“互联网+体育”、11类体育产业之间,以及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五、要建立协同机制,深化改革创新。联系一批重点体育企业,聚焦难点堵点痛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会上透露,体育产业总规模今年年底将达到接近3万亿元,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4.6%,处在快速发展和上升期。国家发改委一直都倡导,发展体育产业首先要解决好体育基础设施的问题。体育设施场所需要“离人近”,应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政府应充分挖掘既有资源。
早在2016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在联合印发的《“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中就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改造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万块”等体育工程规划。如今,连维良透露,目前全国各地新建2万块足球场的任务量已经完成了65%,明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对这项工作的督导,希望各地高度重视,把足球场建设任务完成好。
今年7月30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专门针对足球场地建设而联合印发《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明确规定,2019年至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采取定额补助,对新建的11人制标准足球场每个补助200万元。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也专门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今年4月,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启动,目前各试点城市共建设完成了社区足球场地444片。
必须承认,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国家层面对于体育产业已经足够重视,但地方层面在落实执行国家体育产业政策时则存在着不少实操性的问题。未来想要真正为体育产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关键在于地方对体育产业政策的落地执行。相信未来类似八部委联合召开扶持体育产业的电视电话会议会越来越多,唯有地方层面更加重视体育产业、各职能部门在扶持体育产业方面形成合力,进一步细化考评机制,中国体育产业才能真正从扶持政策中获益良多。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经典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